桓帝初城上乌童谣
佚名〔魏晋〕
城上乌,尾毕逋。
公为吏,子为徒。
一徒死,百乘车。
车班班,入河间。
河间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石上慊慊舂黄粱。
梁下有悬鼓,我欲击之丞卿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城头上的乌鸦,尾巴来回摆动。
父亲身为官吏,儿子却沦为囚徒。
一个囚徒死去,送葬的车驾竟有百辆之多。
车队整齐行进,直入河间郡。
河间的美女精于聚敛钱财,用钱币砌成居室,以黄金装饰厅堂,有人在石臼边忧心地舂着黄粱。
屋梁下悬挂着登闻鼓,我想击鼓鸣冤,却惹得丞卿们怒火中烧。
注释
毕逋:鸟尾摆动貌。
一徒:余冠英《乐府诗选》认为“一徒”指桓帝时的外戚、权臣梁冀。梁冀死后,许多人乘机成为新贵。而《后汉书·五行志一》李贤注引刘昭语则认为:“此言一徒,似斥桓帝,帝贵任群阉,参委机政,左右前后莫非刑人
简析
此歌以城上乌起兴,借乌鸦喻贪婪官吏,公为吏、子为徒暗藏官场荒诞。一徒死、百乘车用夸张对比揭露权贵铺张,钱为室、金为堂极写河间富豪奢靡,与慊慊舂黄粱的底层苦状形成尖锐反差。末句击鼓丞卿怒直斥吏治腐败,以乐府民歌直白笔触,勾勒出汉末贪腐横行、民生艰难的社会图景。
咏史八首·其三
左思〔魏晋〕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临组不肯绁,对珪宁肯分。
连玺曜前庭,比之犹浮云。
答刘桢诗
徐干〔魏晋〕
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
我思一何笃,其愁如三春。
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
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