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易水歌

荆轲 荆轲〔先秦〕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风萧萧地吹呵,易水寒气袭人,壮士在此远去呵,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返!

注释
萧萧:风声。
易水:河流的名字。
复还:回返。

创作背景

  战国后期,秦国发动了兼并六国的战争,自公元前230年始,相继攻韩,克赵,击魏,破楚,弱小的燕国危在旦夕。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公元前227年,失去故国的荆轲,正在燕国作太子丹的门客。为阻止秦国的进攻,燕太子丹请荆轲谋刺秦王赢政。为报国仇,亦为了答谢太子丹的知遇之恩,荆轲慨然应允,准备以秦叛将樊於期的首级和献燕督亢地图为由,接近秦王而刺之。出发时,燕太子丹同众宾客送荆轲至易水河畔,荆轲的好友高渐离击筑,荆轲高声地吟唱出这首短歌。

参考资料:完善

1、 司马迁·史记[M]·长沙:岳麓书社,1988
2、 吕进·爱我中华诗歌鉴赏(古代一分册)[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
3、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简析

  此歌辞前句通过描写秋风萧瑟,易水寒冽,极天地愁惨之状,渲染苍凉悲壮的肃杀气氛,渗透出歌者激越澎湃的感情;后句表现荆轲大义凛然、义无反顾、抱定必死决心深入虎穴的献身精神。全辞语言平易简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通过对风声萧萧、易水寒凉的外界景物的渲染烘托,表现了荆轲去刺杀秦王时的悲壮情怀和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的坚定意志。

荆轲

荆轲

(?—前227)战国末卫国(今河南鹤壁淇县)人。先世为齐贵族,迁于卫,卫人称庆卿。秦灭卫,亡至燕,燕人称荆卿、荆叔。时秦已灭韩、赵。燕太子丹谋刺秦王政,结交荆轲之友田光,因田光之荐,乃尊荆轲为上卿。燕王喜二十八年,以秦亡将樊于期首级和内夹匕首之督亢地图出使秦国,欲乘机行刺。向秦王政献图时,秦王政展图,图穷而匕首见。行刺未成,被杀。 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伯牙善鼓琴

列子 列子〔先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思齐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先秦〕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不闻亦式,不谏亦入。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无衣

诗经·国风·秦风〔先秦〕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